分组活动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
——翻转课堂培训心得体会
王建春
在以学生为中心,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,分组活动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。
一、分组活动开展前,应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,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。
1、明确活动的目的。每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,应达到什么样的训练效果,教师自己心中应有设想,同时,也应让学生明白。学生明白了活动设计的目的,了解了参与活动对自己的益处,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。
2、考虑学生分组。根据活动的内容,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,尽量做到优中差合理的搭配,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,取长补短,共同进步。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——5人左右。小组以组长为中心,每位学生都有任务。让他们在活动中有事可做,而不是旁观者。
3、应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。一节课只有40分钟,如果每次分组活动时间不加以控制的话,就会影响教学的进度。在时间的把握上,关键在于学生。因为活动的开展,是以学生为中心,学生是主角。因此,活动开展前,教师应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,做好相关准备。
二、分组活动教学效果的措施
1. 要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
俗话讲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去了,他们就会积极、主动地参与活动。 首先,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。许多学生并不是不愿参与分组活动,只是因为自己的口语表达欠佳而不敢讲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,应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。先从简单的对话开始,让学生反复操练。可以采用朗读、跟读的形式,注意学生的发音、语速、语调。
其次,要培养学生说话的信心。许多学生害怕讲话,担心自己讲不好。特别是失败了几次后,他们就更不敢开口了。碰到这种情况,老师应多加鼓励,做他们的思想工作,打消他们的顾虑。在平时的活动中,只要学生有进步,老师就应及时加以表扬,肯定。
再者,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。在农村小学,教师在上课时,一定要注意给予每位学生适当的参与机会。班上的学生参差不齐,有的参与热情高,而有的则不愿参与。老师不能总是让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发言。有的学生难得举一次手,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,将机会给他们。
2、教师应合理的设计,尽量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,排除一些难的乏味的材料,注重内容的趣味性。
在操作时,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问题。教师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,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,精心地准备每一次活动,科学地设计活动的内容。活动过程中,加强引导,注意时间地把握,并在活动结束时,做出客观的评价。
评论